国际上大多数制药企业参照的药企生产洁净室环境、质量控制、制药洁净室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均为GMP标准。中药作为我们国家的精髓,在国际市场的占有量上,甚至在国内市场的占有量都远远被西药抛之脑后,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因为中药只有老传统,没有最新的科学依据,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没有规范化的国际标准,没有最先进的生产加工机械设备,没有现代化的洁净室工程等方面因素都是制约中药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药之所以能够称之为中药,只是因为它是按照中医学原理来治病的,如果偏离了这一点,把植物药当成是中药,就会让中药在世界上失去竞争优势。看看中国在世界中药市场的地位就知道了,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中药的出口额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10%,年产值规模仅占全球的3%,这让中国人何等地汗颜!
应该说,中医药以其独特的诊疗理念和手段,以及对药用植物几千年的探索、实践和经验积累,越来越受到当今世界很多国家的重视: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日本则欲把“汉方医学”改称为“东洋医学”;美国在制定未来药剂战略中,大幅度增加天然植物和生物制剂所占的比重;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等国则把中药作为一种战略产业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未来治病的主力就在于中药的突破,谁掌握了中药的精髓,谁就能在未来医药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可我们中国呢?至今仍然处在不知所措当中,一方面对中药自己没有信心,拿西药的标准来要求中药,很多传统的名贵中药竟然被看成是了毒药,如何首乌,另一方面在西方国家出台的药物物标准面前或技术壁垒面前,中国人削足适履,纷纷改造中药,这使中药失去了应有的优势,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不仅会在市场竞争中一败涂地,而且真正的中药将不复存在。
中药的优势就在于它是按照中医学原理来治病的,如果不借助这个优势,中药凭什么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可我们自己呢?至今对中医学原理几乎一无所知,基础研究一直在中医西医化上面徘徊,把中医的优势早就丢到九霄云外了,何谈市场竞争?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其治病原理和治病方法完全是不同的,如对病因的认识,中医把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看成是疾病的根本,把组织之间的不平衡视为疾病的原因,而把恢复整体的平衡视为治病的核心。而西医呢?则把基因变异引起的组织病变看成是疾病的根本,把杀死病变细胞视为治病的核心。因此,用西医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就会使中医成为无根之木。要想使中医振兴,使中药在市场上重新振兴,就必须恢复中医的根本,建立中国自己的医药标准,只有这样,中医药在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得标准者得天下!率先制订标准,率先推向市场、规范市场,一旦标准为市场所接受,企业就获得一个绝好的保护自我发展的壁垒,也获得了到国内、国际市场攻城掠地的强大武器。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为什么总是千方百计地控制国际标准化工作,力求将先进知识产权转变为执行标准,就是因为通过标准可以轻易建立贸易技术壁垒,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毫不夸张地说,谁的技术能够成为标准,谁就掌控着市场的主动权。例如美国高通公司,凭借在CDMA领域开创的1400多项专利,并把其相关的技术标准化成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就使其如日中天、独步江湖。
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顶级企业卖标准。中国医药要想在世界制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成为裁判和规则制定者。如果我们迈过了这道坎,制定出了中药的标准,那么,中国医药企业才能够真正跻身国际一流行列、具备国际竞争力。
如今,制定中药标准已经是势在必行,当然前提就是弄清楚中医学原理,对中药治病原理进行细化。比如,西药的靶点是病变细胞,而中药的靶点则是病变细胞的营养通道——经络,西医的药理是杀死病变细胞,而中药的药理则是对病变细胞的营养通道进行疏堵,如果是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则用堵法,如含有重金属离子的中药,如果是细胞功能低下引起的病变则是通法,如带电量小的有机分子组成的中药。这就要求我们对各条经络的孔隙大小一一弄清,进而将中药详细分类,制定标准。或许大家不知道,实际上人体的每一条经络的基本孔隙大小都是一样的,中药的作用是和它分解后的水合离子和经络的配合来治病的。这才是中药治病的根本。不要以为中药不能够科学化,关键是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中医,而不是迷信西医,对中医进行怀疑。
从前,我们老是跟在老外后面跑,结果跑得大汗淋漓还跟不上,或者即使跑到终点,却被告知迟到了,或是路径错了。在世界医药市场上,我们只有弄清楚了中医学原理,才能够拿出最好的产品跑到别人前面,只有制定了中药自己的标准,我们才可以做比赛的裁判员,做规则的制定者,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只有拥有自己的中药制药标准,并且利用加入WTO的优势将其推广到国际化,使中药市场被世人所认知,被西方发达国家所认可,接受是目前唯一的出路。闭门造车必将自寻末路。早日拥有先进的中药标准,中药洁净室厂房生产车间,中药生产线,早日摆脱中药无标准,无科学依据的窘态。